當時的災區情景
那天之後的步步過程
(根據災區民眾的證詞編纂。)
3月11日2011年
大海嘯來襲
那是非常大的地震。
我以為會有海嘯來襲。
我是一名消防隊員,因此我去關閉了水門。
在疏散期間,我檢查了各個房屋,看看是否還有人尚未逃離。
我呼喊著要還在家裡的人快逃。
有人說「我等下就過去」卻沒有跟來。
當時如果勉強帶著他一起逃就好了,我實在萬般後悔。
看到海上島嶼被海嘯吞沒,我以為會發生大海嘯而逃到山上。
我邊跑邊大叫著「海嘯!快逃!」。
聽到我的喊叫聲後有些人開始逃跑,也有些人慌張地開始狂奔。
雖然有些人得救了,但應該也有些人來不及。
即使聽見「救命啊!」的呼求聲,我也救不了他。
我無法進入浪潮裡,只能眼睜睜看著被海浪捲走的人。
我試著看著他漂流到哪裡,但逐漸地無法分辨實際的位置。
我想家人和朋友應該都去避難了,便往公民館去。
道路被瓦礫覆蓋住,我在黑暗中走在防潮堤上。
遠處發生了火災,我憑著那微弱的亮光勉強地前進。
從防潮堤移到被海嘯摧毀的房子屋頂上,這次則是走在屋頂上方。
又黏又滑的狀態,讓我無法順利前進。
我聽見殘敗的房屋下方傳來哭泣呻吟聲。
「很快就會有救援了,請再等一等…」
我只能抱著這個想法繼續前進。
獨自一個人,什麼都做不到。
有些人曾一度避難撤離,但返家後卻死亡。
有些人去學校接孩子。
也有些人因為避難所的廁所人太多而返家。
那晚非常寒冷。
在附近施工現場的工人們收容了避難而來的高齡者,並幫助他們取暖。自己則到外面去。
自那天晚上起,開始在鄰近地區進行烹煮,並將飯糰送到避難所。
人們把飯糰放進籃子裡揹著,走在軌道上幫忙送來。
3月12日2011年
漫漫長夜的黎明時分
消防隊在黎明時開始行動。
早上,自衛隊、警察、消防部門抵達。
居民也在海嘯災區出現,但餘震嚴重,每次都用消防車上的麥克風呼籲避難。
雖然非常危險,但我卻無法向居民們說不准去。
每當用重型機械挪動道路被擋住的房子時,就會發現遺體並停止工作。
救出了7位仍留在房子2樓的人等等。
展開了以拯救人命為優先的行動。讓遺體保持原樣。
收集物資,建立了一個臨時救濟中心。
沒有藥,就前往醫院取來。
我帶了一位無法獨自行走的孩子到救濟中心。
從這晚上開始,國中生自主地幫忙搬運行李等。
即使是國中生也可以做些什麼。
在海嘯來襲之前,我正與國中生們談到災害發生時的事。
3月13日2011年
滿目瘡痍的城市
火災依然持續。
我們在裝備不充足的狀態下繼續行動。
為了防止火勢延燒到居民避難的寺廟等,我們連接軟管展開了滅火行動。
森林火災則由直升機進行滅火行動。邊確認附近有沒有人,同時繼續前進。
這天也是以拯救人命為優先行動。
然而,我們在這天之後便沒有再找到倖存者。
一旦發現遺體,會標記相應位置,並將發現的場所和時間通知警察。
更多來自其他地方的人前來尋找家人和親戚。
我穿著消防隊的外衣,因此有許多人過來跟我說話。也有人託我留言。
我將所知全部告訴了他們,包括避難所的地點、家人、親戚、認識的人的平安與否。
離開避難所的人來告訴我將去哪裡。
告知援助者避難所需要的飯糰數量。
許多消防隊的員工失去了家園。
房屋健在的人也沒有回去,一起留宿並繼續行動。
2011年3月14~18日
連繫生命
72小時持續著以拯救人命為優先的行動。
搜索還在繼續。
要將殘破房子的內部完全查看清楚是不可能的。
消防隊員中的傷患人數開始增加。
包括在立腳不易之處持續走路而傷到膝蓋的人,以及踩到釘子又拔出而受傷的人等。
最初的3天,我們都處於沒有睡覺的狀態。
確保休息時間是一大課題。
腦子一放空,感覺1天非常漫長。
滅火行動也持續著。
從這時起,可疑之人開始關注覬覦。
出現了夜間巡邏的要求。
沒有受到海嘯直接影響的地區的消防隊接受了這項要求。
清理了曾是避難所的地板。
大概是為了要把它變成安放遺體的場所。
3月18日進行了齊心合力的聯合搜索。
2011年3月19日~8月11日
為了生活
避難所被整合,離開了一直待著的避難所。
避難生活繼續。
也有因看不見未來的焦慮而失眠的夜晚。
開始入住臨時住宅。
臨時住宅建在遠離城市的地方。
還有一些店主為了展開買賣而開始動作。
創造出人們聚集的場所。
校舍受到影響的學校學生們在其他學校的教室上課。
孩子們的姿態鼓勵了大人們。
6月18日舉行了災難發生第100天的聯合慰靈祭。
我們找到了正在尋找的失踪人員的名字,並且知道遺體被發現了。
夏季來臨,接著是盂蘭盆節。
地震海嘯後的5年之間
往前邁進
不得不多次移動避難所,地址改變了3次。
每次都必須通知地址變更。
和當地的店主們合開了臨時聯合商店。
臨時聯合商店也是個將人與人聯繫起來的地方。
家人目睹海嘯,不願再住在低地,便在高台處重建了自己的家。
想要一個安居的地方。
我們搬遷到高台處,並與災難前的鄰居們分開。
在臨時商店往重建正式商店的目標努力。
由於材料價格飆升等,重建成本很高。
每個人的重建目標都不同。
大家都往各自的目標前進。
當有祭典時,離開當地的人也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