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1-G

醫療相關人員 為了「拯救生命」

作為災害據點醫院,以及為了實施日本最初的廣域醫療搬運,盡力於救急、救命

事例1 岩手縣大船渡醫院

作為災害據點醫院全力應戰

① 受到強烈搖晃後,立刻轉換成災害醫療體制

岩手縣立大船渡醫院,在受到強烈搖晃後立刻轉換為災害醫療體制。
那是場驚天動地、漫長、前所未有的天搖地動,當時,院長甚至懷疑醫院是不是要崩塌了。柏油路呈現波浪狀。電源中斷、警報狂響。
災害對策總部成立。由於啟動了災害醫療體制,暫停門診,15點5分開始設置檢傷分類站(※)。為了讓緊急車輛通行,限制一般車輛通行,接著15點15分在停車場開闢了直升機臨時起降場,同時,在整間醫院處於一片騷動的狀況下,每一位職員都展開迅速敏捷的行動,確認生命線等的受災狀況,為接收DMAT做準備。

※檢傷分類站:醫師及急救人員等儘快判斷傷者受傷程度和緊急度的地方
②在檢傷分類、人命救援中奮鬥

當時電梯不能運作,只有一台衛星行動電話可以通話。自來水和瓦斯停止供應,暖氣也停擺,但自家發電裝置仍可運作。在天空飄著綿綿細雪時,第一批受災者來到醫院。有人溺水,也有人得了失溫症。接著,漫長的人命救援作業開始了。
在檢傷分類(※1)上,我們以綠色→黃色→紅色來區分治療的優先順序,黑色則是判定為死亡。候診區的長椅在設計時已考量到災害發生的情況,只要放倒就可以當成病床使用。我們把椅子全部放倒,設置許多點滴架。在輔助電源與探照燈的照明下,綠色區域處理了湧入的大批傷患;在黃色區域,我們在床邊替患者進行超音波或X光檢查,判斷他們是否需要住院;救命中心的紅色區域則是負責重症患者,其中有許多人被送進ICU(加護病房)(※2),等待直升機運送。另一方面,遺體陸續被運至黑色區域,我們也向市政府請求設立遺體安置所。
空氣中散發著油的氣味、海灘的氣味與沙土的氣味,寒風刺骨。事態遠比想像中嚴重。

※1:檢傷分類:因重大事故、災害等同時有多數的患者出現時,依急救的緊急度排優先順序。
※2: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第一字母縮寫。加護病房。
③ 搬運重傷傷患 跨越漆黑夜晚……
過了22點,來院的急救傷患也減少了,醫院內恢復平靜,醫院事務長走出停車場眺望市內。眼前的大船渡市內燈火全無,一片漆黑,萬籟俱寂。
隔天12日早晨開始,DMAT陸續抵達。為了將重症患者運出災區,13日早上開始由醫院自行進行所有協調。只靠著一支衛星電話,聯絡工作極為困難,但是,醫院順利收容了地區內絕大部分的緊急傷病患。
剛好在3月11日當天早上剛好補滿了重油槽,供患者食用的白米大量進貨,而且持續不斷的訓練加上位處於高地,這些原因讓大船渡醫院在沿岸許多醫療機構失去功能的情況下,作為災害據點醫院發揮了功用。

事例2 花卷SCU

載著患者,從花卷機場起飛

①發揮訓練的經驗,在災難發生後立刻將花卷機場轉換成為SCU

災害發生後不久,在岩手縣政廳內的災害對策總部支援室,作為醫療組,由岩手縣立中部醫院的A與岩手醫科大學的B組成了統籌DMAT(※)的體制。隔天3月12日的4點過後,收到「花卷SCU已經設立完成」的通知。所謂的SCU(※2)指的是「廣域醫療運送據點臨時醫療設施」。發生災害時,設立臨時醫療設施,將集合在這裡的傷病患者以飛機等方式運往災區外(縣外)的據點醫院。從提出請求後不到半天時間,花卷機場的所有航廈以及車庫都清空,轉換成為SCU。機場消防隊準備就緒,經A指示進入的岩手縣立膽澤醫院DMAT則調整了內部配置。

※1 DMAT:「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的縮寫。指的是具備能於災難急性期行動的機動性,受過訓練的醫療團隊。災害派遣醫療小組。
※2 SCU:「Staging Care Unit」的縮寫。發生地震及海嘯等大規模災害時,為了進行廣域醫療運送,將傷病患者運往災區之外的災害據點醫院等地而設置的醫療設施。
② 從花卷機場SCU(臨時醫療設施)實施日本首次將患者送往縣外的廣域醫療運送作業

當天19點55分,以SCU為據點,開始進行日本首次將患者送往縣外的廣域醫療運送作業。自衛隊C-1(運輸機)在15日之前將合計16名的重症患者,分4次送往北海道、東京都與秋田縣,運送範圍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