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队 为了尽快救出更多的人
史无前例,出动10万人
陆上自卫队
全力出动 全体人员,立即奔赴东北!
① 紧急召集东北方面队 6,600人第二天一早在沿岸地区开始行动
岩手县向自卫队发出灾害派遣请求是在地震发生6分钟后的14时52分左右。早在2分钟前,归队命令已经下达给负责青森、秋田、岩手3县的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队第9师团全体队员。
15时20分地面侦察部队从岩手驻扎地出发,10分钟后初动应对部队开始向各自的指定负责地区前进。16时30分,第9师团的主力部队也从各驻扎地出发。整个东北方面队总计出动6,600人。从第二天3月12日一早正式开始展开生命救援行动。
“东北方面队全体成员,紧急召集!立即奔赴海岸!”
这是灾害发生时,陆上幕僚长通告东北方面总监的话语。
② 慢1小时就会导致延误1天 决定从全日本召集部队
防卫省从1年前就制定了假设“宫城县海域地震”的应对预案,但是设想中的死亡和失踪人数为几千人……“仅靠东北方面队绝对不够……必须从全国召集部队。而且是分秒必争。”但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预案。基于确信“延误1小时就是延误1、2天”,幕僚长陆续向全国的方面队发出“立即奔赴东北!”的指示。
通告东北方面总监“从全国召集部队,全权指挥”。
3月14日正式编成史上首个灾害统合任务部队(※),生命救援的战斗就此展开。这场战斗进一步扩大到超过10万人的态势,截止8月31日大规模震灾灾害派遣结束,共计派遣约1,058万人,持续174天。
※灾害统合任务部队是指在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总监的指挥下,由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编制成陆灾部队、海灾部队、空灾部队,并进行统合运用的部队。
③ 基于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训练的成果,灾害发生当时,各部队毫无迟疑地冲向了沿岸负责地区
灾害发生3年前的2008年,日本进行了被称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震灾应对训练“陆奥ALEART 2008”。该训练模拟应对大概率会发生的宫城县海域地震,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队的所有部队不用说,另外还有其他方面队、海·空自卫队,以及面向太平洋的岩手县和宫城县24个自治体(从岩手县宫古市到宫城县岩沼市)、35个防灾相关机构,包括普通市民在内共计约1万8,000人参加。在预计会遭受灾害的现场还举行了拓展训练,这是前所未有的。
陆上自卫队各部队都有自己负责的市町村,收到出动命令的同时,全体人员便一边确认道路状况一边赶往现场。队员们并没有被告知详细的训练内容,而是被要求在负责地区建立活动据点等,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应对。
训练中所负责地区之后也被分配为各部队的出动目的地,训练每年都在持续。得益于这样的积累,2011年3月11日灾害发生时,在几乎与所有沿岸灾区的通信都已中断的情况下,各部队得以毫不迟疑地奔赴各自的活动据点。
海上自卫队
所有可动舰艇立即前往三陆海域!
① 海上自卫队1万6,000人奔赴灾区
地震发生后5分钟的14时51分,横须贺地区总监部发布了“第一配备(全员归队)”命令。14点52分,自卫舰队司令官通过全体广播对海上自卫舰发出大号令。
“所有可动舰艇立即前往三陆海域!”。
自卫舰队是指统管舰队和飞机等遍布全日本的实动部队并运用于作战的部队。其司令部是能够一元化指挥部署在全世界的海上自卫队部队的大司令部。
投入海上自卫队三分之一人员的战斗就此开始了,最多时投入舰艇约60艘,飞机约100架,人员约1万6,000人。
② 必须动用海上自卫队的所有资源来拯救国民
根据规定,海上自卫队在发生大规模灾害时,优先由负责发生灾害地区的地方总监担任指挥。因此,三陆海域发生的地震由横须贺地区总监负责应对与指挥。一直以来,以总监部为中心,经历过很多准备和训练。
这时,总监做出了破例的行动。指挥所不设在横须贺地区总监司令部,而是转移到同样位于横须贺的自卫舰队司令部。
总监认为,本次行动将会演变成全国海上自卫队的大作战。现在不是拘泥于体面的时候。“为了快速、顺畅地调动海上自卫队的所有部队,要迁移指挥所”。这是总监做出的决断。总监当着部下的面说“必须动用海上自卫队的所有资源来拯救国民”。
航空自卫队
救助所有找到的人!
① 灾害发生当天日落后,陆前高田出现了首批获救者
航空自卫队在发生灾害后的15时5分,从青森县三泽基地、茨城县百里基地以及石川县小松基地启动F-15喷气式飞机,负责情报收集。
但是震中地区附近的天气恶化,低云笼罩,由于恶劣天气和降雪,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福岛以南进行侦察飞行。
2011年3月11日,岩手县沿岸的日落时间是17时35分左右。
日落一刻一刻地逼近。可以在夜间飞行的直升飞机只有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才有。
到了晚上,终于进入到震中地区附近。视野一片漆黑,海岸线上完全看不到灯光。与平时不同,无法分辨大海与陆地,只能看到燃烧的火焰。飞行员一边承担着碰撞铁塔或输电线等看不见的障碍物的危险,一边继续侦察海岸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18时10分,三泽基地的直升机队在陆前高田市救助了11名避难者。以此为开端,真正的救援活动开始了。
② 开展了不眠不休的救援活动
航空自卫队的指令很简洁。
“救助所有找到的人!”
72小时是生死的分界点,自卫队施行了史无前例的72小时不间断连续运用侦察机、搜救机的体制。为了尽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首先要全力以赴。这就是任务。
百里基地是靠近位于东北地区太平洋一侧灾区的基地,来自全国的搜救机集结于此。人员由平时的80名增加到200名,机体从3架增加到了14~15架。机库填满了救援活动所需的物品。
从此开始,搜救机的乘务员们一次升空就要持续飞5~6个小时,长者甚至要持续飞行11个小时。他们降落到避难者身边并将其救起。一间一间地确认学校、公民馆、民房,寻找避难所和安全的收容站,将找到的人运送到那里。回到基地交接信息,小睡后再次飞行。就这样,3天内救助了1,353人※,运送了60名急诊患者。
据说灾害发生后一周内每个人的飞行时间为40~50个小时,高达平时1~2个月的量。后勤队员们也连续近一个月不眠不休地工作。
※航空自卫队全体的救援人数为3,4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