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建設業者 開拓「生命之路」!
在大海嘯警報仍持續發布之中,
開拓「前往災區道路」的,是當地的建設業者們。
一定要開拓前往醫院、前往田老地區的這條道路!
事例1 宮古市
地震、海嘯發生的隔天 3月12日上午
① 對於「誰都無法承擔責任的作業」,大家一邊糾結一邊拚死面對
在宮古大橋上,有國土交通省東北地方整備局宮古維護辦事處的A、國道維護管理業者B和一些作業人員。從橋上看到的景象是堆疊在一起的大量房屋及好幾輛車,還有被泥沙染得漆黑的道路,這條路被船隻堵住了。
朝市政府的方向穿越橫跨閉伊川的宮古大橋,有貫通沿岸的國道45號與連結往盛岡的國道106號相互交會,如果不打通這個地方,就沒有其他道路能夠前往被列為地區災害據點醫院的岩手縣立宮古醫院。沒有道路能讓緊急車輛進入遭受毀滅性災害的田老地區。
3月11日,海嘯發生那一夜,B行駛於繞道道路在維護管理區內巡迴確認田老地區的狀況,不用說他也清楚開通這條道路的重要性。但當時卻仍有數十公分的海嘯持續沿著閉伊川逆流而上。
A提到「我希望至少能確保最低限度的交通」。B說「但我無法發號施令說要開始作業,要是發生什麼事我也無法負責」。「這一點我也一樣,不過,正因為如此,要不要和我一起?」。B回答道「......我去跟作業人員們商量看看」。
② 心想「不得不做」。
「這件事一定要有人做」
B說「我想打通這裡連結起通往宮古醫院和田老的國道,如果沒有道路,連醫院都去不了」。作業人員C心想,這件事無論如何都必須有人去做。然後便打開了挖土機的引擎,下到被泥沙掩埋變得漆黑的國道45號……緊張得胸口都快要被壓碎了。「要是這當中還有活著的人該怎麼辦……」。
3月12日 17:00
③ 開通1條車道,緊急車輛沿這條道路駛向災區
作業時每逢餘震就要避難,平息後再立刻回到現場,在反覆避難的過程中進行作業。也有受災民眾來到現場尋找自己的家或家人。作業延長了3小時、4個小時,但只要今天之內能開通這裡,隔天一早自衛隊就能在田老地區展開作業……。周圍漸漸暗了下來,但大家都沒有察覺。12日17點,道路依然被泥沙染得漆黑,雖然僅僅是一條車道,卻已打造出緊急車輛能夠通行的道路。緊急車輛穿過開通的道路奔馳而去。這就是通往田老地區道路開通的瞬間。
本地的道路由我們自己來開通!
事例2 釜石市
3月12日 5:00
實際上能夠進行作業的只有建設業者。
大家都抱著「捨我其誰」的想法。
在受災嚴重的釜石市鵜住居地區,當地的建設業者們自發性地進行作業。鵜住居地區的D與栗林地區的E等人從前一晚就一起力邀當地的建設業者們,收集器材,為隔天的作業做準備。大家決定「一早就出發!」。
12日一早,作業人員和原作業人員們集合了。呈現在眼前的是,由於海嘯而堆滿房屋的道路上,電線桿倒塌,電線纏繞在一起,旁邊的液化石油氣瓦斯桶咻咻作響。但此時能在這裡進行作業的就只有當地的志願者了,緊急車輛大排長龍,但卻無法通行,要往前只能徒步行走。一定要開通縣道,連接上能夠通行的三陸自動車道(國道)。作業一直持續到下午,但湧入的瓦礫數量實在太驚人。「既然如此,就在這裡打造一條坡道吧!」
大家從6~7公尺下的縣道旁向三陸自動車道堆土,建造坡道。陸續有人加入,集結了3、4台重機具。作業通宵持續進行。「沒有國道也沒有縣道。我們要開出前往市區道路以及大槌町的道路」
3月13日早上,坡道完工。之前堵塞的交通一口氣開始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