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C

遭沖毀的氣仙大橋

東日本大震災海嘯發生前的氣仙大橋

氣仙大橋建於1982年,是為了解決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內的國道45號道路狹窄,以及上游的姉齒橋老化等交通上的問題,配合陸前高田分流道的的建設而架設的橋樑。
氣仙大橋連結了陸前高田市的高田地區與今泉地區,作為三陸沿岸地區的幹道和國道45號的一部份,在支持市民生活的同時,也擔負著地區間的貨物流通。

氣仙大橋的位置
氣仙大橋位於氣仙川河口,距離本館徒步約10分鐘。震災海嘯後已重新架設完成。

沿著氣仙川逆流而上的大海嘯

東日本大震災海嘯發生。巨大的海嘯摧毀了日本國家名勝「高田松原」上據說多達7萬棵的松樹,並以超出一倍的高度越過與其同時建造、高5.5公尺的防波堤(當時),湧入市區。在整個市區都被淹沒的同時,海嘯沿著氣仙川逆流而上,不僅吞沒了距離河口約500公尺的氣仙大橋,還吞噬了在上游的姉齒橋,沿著氣仙川主流逆流8公里以上,直達支流矢作川,給山區的聚落帶來了莫大的損失。

氣仙川和矢作川的位置關係
海嘯沿著氣仙川逆流而上,一部份進入矢作川。

被巨大海嘯破壞的橋樑

海嘯湧入氣仙川,不久後即挾帶驚人力量沖毀氣仙大橋。鋼鐵製的橋梁被截成兩半,折彎、扭曲,一半被沖至相隔284公尺的上游處,另一半更遭沖往遠至307公尺的上游處。
在此展示的橋梁,是遭沖往307公尺上游處那半的部分殘骸,重量達2.5公噸。

氣仙大橋沖毀狀況
橋樑等被沖走300公尺左右。展示的橋樑為紅線所標示的部分。

透過便橋重新恢復運行

由於氣仙大橋與上游的姉齒橋遭沖毀,連結三陸沿岸的幹道、國道45號被切斷,導致運送救援物資的大型車輛等不得不繞道行駛。因此,為了儘早恢復交通,政府決定架設氣仙大橋的便橋。受災約1個月後的4月16日,為了確保工作平台船的航線,開始展開疏浚清淤工程,5月12日便橋本體開始施工,4個月後的7月10日,全長210.6公尺、寬9公尺的便橋開通。
※2018年12月17日,交通轉至完工的正式橋上,便橋的使命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