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近代以前如何防范
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自然在带来丰富恩泽的同时,有时也会展现出威猛的一面。
过去不像现代有先进发达的科技,从过去的时代起,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作为先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下面介绍2个有关水灾和地震的事例。
利用河流 开口堤
日本人认为要与自然共存,而非支配或压倒自然,这一思想的极佳案例之一,就是“以洪水越过堤坝为设计前提的堤坝”——开口堤。
开口堤是在堤坝的某个区间设置开口部分,延长下游侧的堤坝,与上游的堤坝形成双重的非连续性堤坝。开口堤从日本的战国时代开始被使用,因为重叠的堤坝看起来像飘舞的彩霞,日文中以“霞堤”命名。平时可以轻松地向河流外侧排水,河水泛滥时上游溢出的水可以从开口处迅速流回河中,从而防止灾害扩大到周围。
开口堤的构造
灵活吸收地震力量的结构 五重塔
法隆寺(建于607年)的五重塔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大约1,400年间,虽然多次遭受地震,但从未倒塌。其原因至今还未全部阐明,不过一般认为关键在于其独具匠心的灵活吸收地震晃动的结构。例如,塔的框架对于水平力有很强的抵抗力,塔身具备抵御极大变形的能力,斗拱有助于缓和振动等。此外,通过定期的修复作业和拆卸修理,五重塔得以健全地长年保存。
灵活吸收地震晃动的想法衍生出现在的防震技术和抗震技术,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实现等也做出贡献。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智慧在现在的抗震技术当中也得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