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什麼?
海嘯是由於地震、火山噴發、沿岸山崩、海底地滑、以及隕石掉落等原因,導致大規模海水變動所引發之波長很長的海浪。
發生頻率較高的海嘯,是經由海底發生的地震所引起。在此將說明由地震所引發的海嘯。
地震引發海嘯之發生機制 導致海底隆起與沈降
發生地震後,震源附近的地面會被拱起(隆起)或壓低(沈降),而當地震發生在海域,震源在淺層海底時,海床的上下變化會造成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動盪,海面也會上下震盪。如此造成的海水變化就會轉化為波長很長的海浪,並向周圍蔓延。
海嘯的特徵 以高速湧現,擁有巨大破壞力
不同於只在海面動作的普通海浪(波浪),海嘯是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動盪,然後湧上海岸。普通海浪的浪與浪之間的間隔(波長)只有數公尺到數百公尺,而海嘯的波長甚至可以從數公里到數百公里,時間長的話會持續數十分鐘不斷湧向海岸。
此外,後來發現在東日本大震災海嘯當中,巨大的海嘯進入錯綜複雜的海灣,在海灣狹窄處藉由集中動能,深掘海底,捲起大量泥沙,形成黑色的海浪。這種含有大量泥沙的黑色海水,具有比一般的海水更強的破壞力。
足以毀滅整個城鎮的破壞力
海嘯是能量巨大的海浪,即使高度只有30公分,也能夠將站立的人的腳沖倒,再將其沖走。若高度超過兩公尺,就能破壞木造建築,超過十幾公尺的話,就連鋼筋水泥大樓也能毀滅。
此外,海嘯並不是一波就結束,而是具有第二波、第三波反覆襲來的性質。襲來的海嘯會破壞城鎮,席捲而入的泥沙及瓦礫,會進一步增強破壞力。而返回大海的海浪又會再次破壞城鎮。經由這樣的過程不斷反覆,造成毀滅性的災害。
在海岸附近速度快到幾乎等同於奧運100公尺短跑選手的速度
海嘯行進的速度在海底深處時相當於噴射機。隨著靠近陸地,海水變淺,速度會變慢,但即使到達海岸附近,速度也可比擬奧運100公尺短跑的選手。因此,據說看到海嘯之後立刻逃跑,也已經來不及了。此外,到達淺水處的海嘯會變慢,從而被下一波海嘯追上,因此海嘯在海岸附近會急遽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