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前高田市「復興城市建設」的腳步
陸前高田市概要
- 人口 18,987人※
- 戶口數 7,583戶※
- 面積 231.94平方公里
- 氣候 年平均氣溫超過10℃,是岩手縣最溫暖的城市
※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
東日本大震災災情概要
- 震度 6弱(推定值)
- 最大淹水高度 17.6公尺
- 犧牲者、失蹤者 1,757名※(總人口24,246 名的7.3%)
- 受災戶 海嘯受害 4,063戶 地震受害 3,966戶(總戶口數8,069 戶中有99.5%受害)
※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
從零開始的城市建設
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建造工程
導入全長約3公里的巨大帶式輸送機,建造64個東京巨蛋大小的建設用地。在受災城鎮上大約增高10公尺,建造小型的中心市區,並在高地上打造新住宅區。
反映超過2,000名地主的想法
透過個別面談方式聽取超過2,000名地主的心聲,在實施區劃整理事業時考量其意見,諸如在各高地維持震災前的社區,以及在中心市區安排合乎其意願的開店位置等。
政府與民間同心協力探討的「城鎮」計畫
相關單位與居民懇談會、商工會等組織的市民們合作,政府與民間在計畫階段即同心協力,進行公共設施的配置與商業區的設計。
2011年
- 發生東日本大震災(3月11日)
- 實施住宅與居住地的相關問卷調查(8月)
- 制定「陸前高田市震災復興計畫」(12月)
2012年
- 臨時商店街在各地開設(5~6月)
- 高田地區的土地利用計畫說明會(10月)
- 公共設施相繼拆除(11~12月)
2013年
- 「奇蹟一本松」完成復原與重新設置(6月)
- 震災後首次12祭組全體參加「移動七夕」(8月)
- 開始在城市建設合作中心舉行「城市建設市民會議」(10月)
2014年
- 商工會設置「中心市區企劃委員會」(3月)
- 包含臨時橋梁「希望之橋」在內的巨大帶式輸送機正式運作(4月)
- 市內首座災害公營住宅「下和野住宅區」完工(9月)
2015年
- 發表「無『正常化原則』的城市建設行動計畫」(6月)
- 帶式輸送機的沙土搬運作業結束(9月)
2016年
- 制定「陸前高田市城鎮再生計畫」(1月
- 在增高部分的中心市區首次對商家實施產權移轉(11月)
- 首次舉辦由商家等人參加的小型講座「城鎮研討會」(11月)
2017年
- 大型商業設施「鬥陣來高田」與「城鎮廣場」開幕(4月)
- 市立圖書館開幕(7月)
- 開設交流設施「本丸之家」、「城鎮露台」4家店鋪同時開幕(10月)
2018年
- 在增高部分的「早期重建區域」開始進行住宅區產權移轉(1月)
- 舉辦「城鎮開張祭」、「交通廣場」完工、啟用包含「館之沖橋」在內的南幹線道路(9月)